新竹苗圃
|
介紹
新竹苗圃是新竹市的後花園,新竹市政府為市容綠美化,於苗圃種植各種花木提供本市社區、學校、公園綠地。近年來,休閒漁業及海上觀光遊憩活動之盛行,新竹漁港經市政府積極爭取,苗圃工程,市容新添了一處多元使用的設施。
|
|
|
|
南寮舊漁港
|
介紹
南寮舊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建於民國38年,當時是為了西部作業而興建;然而隨著魚源的枯竭,原為漁民謀生興建的漁港,轉而成為休閒為主的港口。現南寮舊港已成為釣魚發燒友的天堂,週末假日處處可見釣友佔據有利地盤,希望會有斬獲釣得大魚,可飽食一頓。
|
|
|
|
環保教育館
|
介紹
環保教育館(含環保局辦公大樓),針對環保教育館劇院部分規劃改善投影設備、座椅等設施,並增加3D照相設備,充實館內功能及多樣性。
|
|
|
|
港南濱海風景區
|
介紹
位於新竹市西北方,在堤防內規劃了一個佔地廣闊、景觀優美、遊樂設施豐富的風景區,並將該區規劃為西部濱海遊憩區景點之一,市府隨即依照規劃構想加強河道整治,步道、涼亭、兒童遊憩場等公共設施增設闢建,成為假日吸引民眾前往休憩的一個景點,目前是西部濱海公路遊憩系統的重要休息站之一,也是新竹西濱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遊樂點。
|
|
|
|
金城湖
|
介紹
曾被喻為「魔鬼湖」的金城湖,經開發後,現在是北台灣一處重要的野鳥棲息地,在附近出現的鳥種至少有二百五十種,成為此地的最大特色。客雅溪口整片海埔新生地,因有整齊的水田、溼地,加上路旁有高大防風的木麻黃林,還有出海口外的泥質海灘,魚蟹螺貝非常豐富,成為各種遷徒候鳥的棲息重鎮。每年9月∼次5月有大量過境鳥返到此是賞鳥最佳時機。
|
|
|
|
漁產品直銷中心
|
介紹
港區漁產品直銷中心季託新竹區漁會管理,一樓生鮮、二樓料理,季節漁獲各攬盛況,近年假日親子休閒放風箏、買漁獲、啖美味,讓人流連忘返。 新竹市政府九十二年規劃 沿海十七公里觀光帶,分別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遊艇港,漁業署爭取完成娛樂 漁業漁船碼頭的建設案,增加海洋休閒縱深空間。
|
|
|
|
南十八尖山
|
介紹
該景點位於本市沿岸南端,緊鄰台鐵鐵道及西濱公路,其地位高處,具有良好視野,可俯瞰香山濕地及南港白沙灣,為沿海十七公里觀光帶南端最高的景點。
|
|
|
|
帆船運動公園
|
介紹
位於舊港島上頭前溪口,為新竹市帆船委員會初級駛帆訓練基地,夏日可見帆影點點,在此悠遊。
|
|
|
|
新竹漁港
|
介紹
新竹漁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建於民國70年,當時是為了西部作業而興建;然而隨著魚源的枯竭,原為漁民謀生興建的漁港,轉而成為休閒為主的港口。
新竹近海魚群豐富,四季不同,夏季以拖網捕什魚,用焚寄網捕小卷;秋冬時以流刺網捕土托魚為大宗;冬季也使用流刺網捕烏魚。
新竹漁港已成為釣魚發燒友的天堂,週末假日處處可見釣友佔據有利地盤,希望會有斬獲釣得大魚。93年起市府大力開發沿海十七公里觀光帶,新竹漁港不斷擴充休閒設施,娛樂漁業漁船碼頭、變更港區範圍釋出商業用地等等,發展前瞻可觀。
|
|
|
|
青草湖水庫
|
介紹
青草湖水庫於民國45年興建完成,位於新竹市南區客雅溪中游,為新竹早期兼具灌溉及觀光功能之水庫與著名風景區。青草湖的山光水色,一度為八大名勝之列,光復初期面積達三十平方公里,是新竹吸引觀光客的主要賣點,岸邊划船、旅館業茂盛一時,然因水庫淤積、颱風破壞、上游濫建等原因,喪失蓄水功能,遊客逐漸流失。
新竹市政府91年著手辦理青草湖水庫重生,由經濟部水利署協助於92年完成『青草湖水庫重生規劃』。新竹市政府據此規劃成果呈報 行政院經濟部審議,奉 行政院核定後將作為未來工程執行計畫實施之依據。
|
|
|
|
新竹護城河水公園
|
介紹
東門大溝最早是新竹城的「護城河」。新竹城有四座城樓,城垣周長為860丈,約2700公尺,城外則挖掘壕溝為護城河,河上與各城樓設有吊橋一座,兼具交通與防禦功能。然而隨著歷史軌跡的流轉,護城河早已失去防禦功能,但仍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0年「新竹市護城河及周邊親水設施改善計畫」,特別注重於親水環境之重現,恢復新竹護城河之休憩功能以及歷史風貌。從林森路到中央路總長約600公尺,寬約56公尺的護城河空間,為起伏斜的自然草坡,拆除水泥護岸,提升水面,並依古堡歷史考證恢復護城河道之壯闊風貌,提高市民親水可及性,同時原樣整理保留涗岸之綠木植栽。此外,提供二處小型階梯劇場供新竹市民戶外表演使手。蛻變後的護城河空間將成為新竹市民最可親的百花園。
|
|
|
|
交大竹湖
|
介紹
交通大學創建於清光緒22(西元1896)年,初名南洋公學;今稱交通大學一名,則始於1921年。交大分為博 愛及光復兩校區,校園環境均甚清幽,景色綠意宜人。
在中山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旁,從中油加油站的大學路進去,即可見到交大的正門,入門爬坡而上映入眼廉的是寬闊的「竹湖」,竹湖的四周種滿了大大小小的植物,有柳樹、榕樹、槭樹、竹林…等,及一大片的草皮,而交大交景也是從竹湖開始,逐步展開,其景點約可分為十六處供人欣賞,分別是青埔朝陽、風亭九思、思園春曉、荷塘月色、曲道夾蔭、竹園映亭、竹湖晨風、松林立翠、綠掩重樓、玉樹向榮、西庭笑話、綠彗潤生、碧草如茵、康莊迎曦、南台遠眺、率意通衢。
|
|
|
|
港南運河
|
介紹
港南運河位於新竹港南濱海風景區內,於新竹市西北方,原本為海水浴場,因近年附近受到污染,現已禁止下水;遂在堤防內規劃了一個佔地廣闊、景觀優美、遊樂設施豐富的風景區,是新竹西濱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遊樂點。
港南運河寬二十公尺、長一千五百公尺,扮演風景區與海灘的緩衝角色,運河內陸海埔新生地經三十年變更,環境多樣化。
新竹港南濱海風景區八十二年間經旅遊局委託顧問公司規劃,將該區規劃為西部濱海遊憩區景點之一,市府隨即依照規劃構想加強河道整治,步道、涼亭、兒童遊憩場、烤肉區及自行車道等公共設施增設闢建,九十三年端午節市府在此舉辦獨木舟式龍船賽,別開生面,煥然一新,成為假日吸吸民眾前往休憩的一個景點。
|
|
|
|
新竹動物公園
|
介紹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設置新竹公園玻璃藝術園區內,是改建自日治時期之自治會館。由於盛產矽砂和天然瓦斯,自日治時代起,新竹的玻璃工藝就相當聞名,而玻璃工藝品外銷數量更佔世界第一位。
她曾為美軍俱樂部會址,新竹憲兵隊駐紮;經市府爭取於1999年活化成玻璃工藝館。館內除了陳設玻璃作品,還積極推動工房教學,讓民眾滿足視覺欣賞外,還能進一步觸摸與創作,以貼近玻璃創作所帶來的另一種震撼。
玻工館鄰近休閒設施有孔廟、麗池、湖畔料亭、風城願景館、動物園、體育場、長青學苑、假日花市等,連結成新竹動物公園,2004年在籠舍改善與主題動物號召下,別出風貌,一新形象。
|
|
|
|
十八尖山
|
介紹
十八尖山自新竹縣北郊迤邐而南,是日據時代所開闢的「森林公園」,略呈「新月形」,蜿蜒約7、8里,恰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這十八尖山的得名,據云確有18個山頭。最高處是131.79公尺,最低處為50公尺,平均坡度為40﹪。
由於十八尖山沿途遍山茂林,瀝青路面平整,花卉飄香,行進於林蔭道上,空氣清新沁人,已成為新竹市民運動休閒的必經路線之一,近年來市府為了讓市民能夠安心地運動,因此,每天凌晨至上午八點間禁止車輛進入。
從新竹高商順著博愛街步行就可上山,最高點有一「介壽亭」,山林內的33尊石觀音,也是觀賞的重點。
|
|
|
|
古奇峰
|
介紹
古奇峰原稱平埔頂,四周環繞著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綠意,包括十八尖山、青草湖、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及科學園區等,風光明媚。
古奇峰以神像和廟宇為主,其中以普天宮最具規模, 120公尺莊嚴肅穆的關公像,有九層樓,每一層都有不同主題陳設,第一層為正殿,沿著階梯而上,分別是武聖關公歷史館、各種佛像館、二十四孝堂、中日古董樓、日據時期風景展示、古代木眠床展示、四面佛及玉皇大帝。
普天宮附近的玻璃工藝店,偶而會有傳統噴吹玻璃的技藝表演,也是一個參觀重點。
|
|
|
|
竹塹城迎曦門
|
介紹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環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據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的起翹短而有力,以顯示威武的氣氛,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為竹塹築城歷史的紀錄,城門前的廣場為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市民廣場,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標。
|
|
|
|
進士第(鄭用鍚宅第)
|
介紹
鄭用錫字再中,號祉亭,生於1793年,自幼聰慧不凡,1810年一試而中秀才,取進彰化縣學附生,1818年為恩科舉人,1823年中進士,又因他是第一個用台灣本籍赴京考中的進士,所以稱他為開臺進士,又稱「開臺黃甲」。
鄭用錫於1837年為自己建造了一棟三開五進的大院落,門額上掛「進士第」匾額,也就是所謂的進士第,只可惜後面的三進於二次大戰時焚毀,只剩目前的前二進。進士第木雕十分講究,門前雕成鰲魚的垂花與兩側的獅子斗座雕工精美,至今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而正廳格扇門的雕花具有古樸蒼茫的特色,底層為萬字不斷,上層為詩句或富貴平安雕刻,其刻工超穎脫俗,令人嘆為觀止。
|
|
|
|
鄭用鍚墓
|
介紹
1858年鄭用錫去逝,到了1869年才遷葬於竹子坑現址,由於鄭用錫生前具有從二品的官銜,因此其墓地極為寬闊,規模相當宏大,整體墓地坐北朝南,墓的形式為三曲手規模,逐層向外推展,使墓地顯得更為寬敞,墓前有石象生以顯其官位。
鄭用錫墓外觀呈橢圓形,墓碑為盔頂形,墓塚前方兩側有如椅子的扶手一般,稱為曲手,墓塚前方定有平坦的明堂,墓前的石象生自內而外依次為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石望柱各一對、其人物雕刻細緻精美,石獸樸實可愛,頗具藝術價值。
|
|
|
|
新竹關帝廟
|
介紹
新竹關帝廟創建於1776年,由當時的淡水廳同知王右弼所倡建。1871年淡水廳同知周武濂目睹關帝廟年久失修,而當時國庫空虛,公費無法支應,進而勸地方人士自行募捐整修。日治後期廟產被徵收,光復後,由張式榖、張克繩等人捐獻廟地,於1949年由地方人士發起募捐,重新整修,1967年又再度重修,成為今日所見的廟貌。
本廟三川殿的步口廊柱,並未使用一般廟宇所見的龍柱,兩側的龍虎堵也無過多裝飾,而使得廟宇顯得較為莊嚴肅穆;廟門不同於其他廟宇,不但門上沒有畫門神,而且還有突起的門釘,本廟的木雕具有相當的藝術水準,特別是吊筒的豎材雕刻展翅的飛天雕像,別具風味。此外,廟中匾額多為軍方所贈,充分顯現其武廟的性格,廟中柱聯均為新竹文人所題,極具地方特色。
|
|
|
|
新竹長和宮
|
介紹
清乾隆年間,新竹的市街逐漸發展了起來,為求精神之寄託,於1742年在竹塹北廂建立這座媽祖廟,後因為於北門外,所以稱為「外媽祖」,竹塹的郊商也求近便而以長和宮為議事之地點,成為各郊商的信仰中心。長和宮奉祀的媽祖神像是由湄洲媽祖祖廟請來,也是桃竹苗地區最早的媽祖,廟名取「長和」,是要船頭行長久合作,和平共處的意思。
長和宮為三殿式廟宇,三川殿是整個建築的門面,所以各部裝飾均十分用心,三川步口上的龍柱、石獅、木作,門神彩繪及各門堵上的石刻,均是值得駐足觀賞的部分,尤其是門口的石獅子,十分樸拙可愛,正殿是奉祀主神媽祖的地方,後殿則奉祀觀音佛祖,廟內「霖雨蒼生」、「德可配天」等匾額,均是見證歷史的重要文物。
|
|
|
|
鄭氏家廟
|
介紹
鄭氏在新竹是名門望族之一,位於北門街的鄭家,屬竹塹浯江鄭氏一系,於1720年至1760年間,由金門遷徙台灣,道光年間鄭家為飲水思源先在金門興建家廟,1853年鄭用錫與堂弟鄭用鑑商議,由八大房共同出資,在北門街創建鄭氏家廟,議定每年上元節與冬至時各舉行祭祀一次。
鄭氏家廟本體為三開間兩進式的單院建築,木石雕刻均極精采,屋脊為燕尾三川脊式,起翹的角度與線條均十分優美,門前有自進士第移來此處安置的旗竿座兩對,為中試科舉之家宅才有之物,但現僅存基座及夾桿石,門前呈的八卦鋪面較為特殊,是其他建築物少有的做法,可見其格局的嚴謹與風水上的注重。
|
|
|
|
新竹金山寺
|
介紹
金山寺奉祀觀音佛祖,為林合成墾號招佃拓墾設隘防番之際,墾民奉祀之保護神,1853年由墾首郭家獻地充基,結茅祀佛,名曰香蓮庵,1857年正式建寺,由於該地有清泉圍繞,許多騷客到此品茗,謂之靈泉試茗,而改名「靈泉寺」。1889年時,由林汝梅捐資重建廟宇稱為「長清禪寺」,後以其地在金山面乃改稱為金山寺。
金山寺為清代中期的建築,現存的格局為單進三開間帶左右護龍之合院形寺廟,整體風格樸實,斗子砌磚牆及磚砌結構不但特殊,更增添古樸的美感,寺中所用石材及雕工皆頗講究,尤其石獅之造型生動,堪稱佳作,寺前的供食台(佈施台),為1860年之作品,古拙蒼勁之韻味,極具歷史價值。
鄭氏在新竹是名門望族之一,位於北門街的鄭家,屬竹塹浯江鄭氏一系,於1720年至1760年間,由金門遷徙台灣,道光年間鄭家為飲水思源先在金門興建家廟,1853年鄭用錫與堂弟鄭用鑑商議,由八大房共同出資,在北門街創建鄭氏家廟,議定每年上元節與冬至時各舉行祭祀一次。
鄭氏家廟本體為三開間兩進式的單院建築,木石雕刻均極精采,屋脊為燕尾三川脊式,起翹的角度與線條均十分優美,門前有自進士第移來此處安置的旗竿座兩對,為中試科舉之家宅才有之物,但現僅存基座及夾桿石,門前呈的八卦
|
|
|
|
張氏節孝坊
|
介紹
金山寺奉祀觀音佛祖,為林合成墾號招佃拓墾設隘防番之際,墾民奉祀之保護神,1853年由墾首郭家獻地充基,結茅祀佛,名曰香蓮庵,1857年正式建寺,由於該地有清泉圍繞,許多騷客到此品茗,謂之靈泉試茗,而改名「靈泉寺」。1889年時,由林汝梅捐資重建廟宇稱為「長清禪寺」,後以其地在金山面乃改稱為金山寺。
金山寺為清代中期的建築,現存的格局為單進三開間帶左右護龍之合院形寺廟,整體風格樸實,斗子砌磚牆及磚砌結構不但特殊,更增添古樸的美感,寺中所用石材及雕工皆頗講究,尤其石獅之造型生動,堪稱佳作,寺前的供食台(佈施台),為1860年之作品,古拙蒼勁之韻味,極具歷史價值。
|
|
|
|
蘇氏節孝坊
|
介紹
蘇氏節孝坊建於1880年,位於湳雅街,為表揚吳國步妻子蘇式的事蹟而建,由於位置偏遠,保存也最完整,吳國步為淡水廳儒士例贈文林郎,在淡水廳築磚石城時曾出錢出力,是當時的士紳之一,可惜英年早逝,其妻蘇氏矢志守寡,享年74歲。
蘇氏節孝坊形制與楊氏節孝坊相近,同為四柱三間三層規模,材料用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建造。蘇氏節孝坊是新竹四座節孝坊最晚建造者,形制雖然相似,但比例上比較高聳,而顯得挺拔秀麗。在雕刻方面,明間大枋中央雕雙龍搶珠,雙鳳呈祥,左右次間的麒麟雕刻為透雕手法,枋上雕的是琴棋書畫,均可見其高超之匠藝。
|
|
|
|
楊氏節孝坊
|
介紹
楊氏本名楊居娘,是竹塹人林熾的妻子,24歲時守寡,他身兼父職,獨立扶養兒子長大成人,至45歲去世。其堅貞守節,以母兼師,撫孤孝親、且多次殉夫的節孝事蹟,在當時十分感人,是新竹最早的節孝坊。
楊氏節孝坊為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牌坊,由泉州的白花崗石及青斗石所建造,最上層為雙龍環拱的聖旨牌,中間的石匾寫著「天旌節孝」,表示這是由皇帝核准表揚的貞節事蹟,下層石扁則記載其節孝事蹟,石刻的部分,各部造型神態皆栩栩如生,構圖比例等均具有藝術價值。
|
|
|
|
李鍚金孝子坊
|
介紹
李錫金生於1786年,其人熱心公益,事親至孝,並在漳泉分類械鬥幟烈之時助人甚多,因此其孝行事蹟傳頌多時。李錫金於1865年逝世,享年80歲,後誥封為奉直大夫國學生,李錫金孝子坊則於1879年時由當時的新竹縣廩生林鵬霄等人將他的孝行詳述,懇請官方為其節孝義行建立牌坊來表彰,兩年之後獲准建立。
李錫金孝子坊為四柱三間三層的牌坊,坊間置有「孝子」及「李錫金坊」兩石扁,兩側有青斗石雕花板,上枋上面再立兩小柱形成第三層構造,上有聖旨牌、葫蘆及鴟尾等構件,孝子坊的構造材料是泉州白石,雕刻的額板為青斗石,兩種不同色澤的材料配合的十分恰當,而基礎部分的夾杆石,形狀有如葫蘆形的抱鼓石,是本牌坊的一大特色。
|
|
|
|
新竹驛
|
介紹
1886年台灣建省,劉銘傳基於海防、開發與運輸之需要,經於1887年向清廷奏准建設台灣鐵路。1893年基隆-新竹鐵路竣工,新竹車站設立於枕頭山腳下。明治初期,日鐵道隊有鑒於清朝期間所建造的鐵路蜿蜒蛇行,開始修改舊有的路線,新竹車站於此時稱為新竹停車場,是一處簡易的木造車站。1908年新的鐵路通車,新的車站(新竹驛)於1913年完工,即今日所見新竹火車站。
新竹車站設計者是當初任職於總督府鐵道部的松?崎萬長,建築樣式融合了部分巴洛克建築樣式的風味,加上陡斜,高聳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同時在柱體,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等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加強石造的結實感,使得整體建築物呈現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建築風味來。設計者的巧思,使火車站成為新竹的門戶與都市的地標。
|
|
|
|
新竹州廳
|
介紹
1895年日軍佔領新竹之後,初期的公共建設多是接收清代的公共設施,到1904年才有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人請求新建廳舍。不過新竹州廳遲至1925年興建,並於次年年底完成建築主體啟用,之後持續增建或改建,成為今日所見的新竹市政府。
新竹州廳是一棟二層樓,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築物,建築形為和洋混合風格,主體為洋式風格,屋頂為東方建築所用木架瓦造斜屋頂,正面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採用雙柱式以增加儀典性,並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進入大廳內部可見洋式的拱廊及羅馬柱子,十分氣派,整體而言,新竹州廳是一棟具有良好比例及對稱關係,兼具穩重而莊嚴的官廳建築。
|
|
|
|
新竹水仙宮
|
介紹
本廟主祀水仙尊王,是海洋之神,也就是夏代開國君主禹帝。本廟水仙尊王原奉祀於長和宮後殿,為新竹北門地區郊商崇祀的航海神,後因市街日漸發展,於1863年在長和宮左側拆除店屋另建水仙王殿祭祀水仙尊王。每年的農曆十月初十是水仙尊王聖誕,是本廟最盛大的慶典節日。
水仙宮是一棟二殿二廊規模的廟宇,三川殿步口並不寬敞,步口薝柱為方形石柱,步口員光為書卷形式,是較為特殊之處,水仙宮之正門以石鼓為門枕石。水仙宮左側外牆上有三塊石碑,其中「長和宮碑」為新建水仙王宮之記錄,捐款者為當時新竹主要的郊商,為本廟留下珍貴的史料。
|
|
|
|
新竹神社殘蹟
|
介紹
新竹神社的興築始於1915年三村三平擔任新竹廳長時,之後繼任的高山仰正式設立新竹神社造營事務局,並聘任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及其助手八阪志賀助,手島誠吾設計建造。第一代新竹神社於1917年動工,1918年落成,並於1920年正式列為「縣社」,1942年再升格為「國幣小社」。
1936年後推行皇民化運動,為擴大規模,於1938年動土興建第二代神社,1940年完成,除了本殿之外,尚有祝詞舍、神饌所、樂神殿、休憩所、齋館等設施,還增加了參道,公共廁所等附屬工程。新竹神社歷經改建,目前所見為第二代神社遺址,但也僅保存社務所與參道,社務所本身採用經久耐用的檜木,精細的匠工技術,使得建築本身歷經風雨仍得以保留,屋角的「鬼瓦」與「懸魚」雕工優美,顯見昔日之華麗講究。新竹神社的社務所可說是台灣所建最大者,可見過去的儀典之繁盛,亦可從其中窺見新竹州政治地位之重要。
|
|
|
|
新竹信用組合(新竹一信)
|
介紹
早期民間資金融通多以「合會」的方式來取得,1909年新原龍太郎等人成立「新竹儲金會」,以「鄰保相愛」的觀念,以每日儲蓄的方式來儲積資金,以合作的精神創造財富,作為會員產業或資金的運用。1913年儲金會改制為新竹信用組合,1934年新竹信用組合遷入位於大同路現址的新建大樓,至今,光復之後改名為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
新竹信用組合大樓是一棟三層樓的建築物,入口處設於轉角處,一樓空間主要為營業廳,二樓以上則為辦公空間,設計者利用連續的水平帶雨庇創造水平線條,但保留古典建築的圓拱窗,並刻意讓水平帶在入口上方斷開,以突顯入口感,入口
|
|
|
|
新竹圖書館
|
介紹
早新竹州圖書館前身是「新竹街圖書館」,為了紀念1923年日本大正天皇東宮太子裕仁訪問新竹而籌款興建,1925年完成,改為「新竹州立圖書館」,台灣光復後由新竹市政府接收,定名為新竹市立圖書館,後又改為「新竹縣立圖書館」仍作為圖書館使用。
圖書館是一棟洋式建築物,外觀簡潔俐落,立面上的柱子以刻意加強裝飾的磚形條紋,讓建築物顯得穩重,上層則採退縮方式留出陽台,陽台上設計短的梭柱支撐屋樑,使得屋頂變得輕盈,更增添下層立面穩固的對比感。入口處突出的門廊空間,加寬的門柱與上層的中央雙柱,塑造強烈的入口意象。立面上強化的立體柱,配合開窗的虛實變化給人強烈的厚實感,柱頭上的裝飾則象徵著帝國的徽章,為殖民母國的圖騰之一。
|
|
|
|
新竹專賣局
|
介紹
新竹菸酒公賣局建築,在日治時期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其前身是1922年所設置的「台北專賣支局新竹出張所」,1924年改名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出張所」,由於業務日增,於1934年建造新辦公廳舍,次年完工,1936年遷到新廳舍現址,同年升格為支局,而成為新竹地區的菸酒直營中心,1947年後改名為台灣菸酒公賣局新竹分局。
新竹專賣局廳舍是一棟具有現代主義風格,以水平線條為設計主軸的建築物,設計者是總督府專賣局的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辦公廳舍為三樓加強磚造建築物,一樓為玄關、公共接待室、大廳、支局長室等主要空間,二樓為事務室等,三樓為會議空間。入口位於轉角處,建築物高度向中央逐層升高,使入口成為中央高塔,以強化入口意象,建築物外表貼磁磚,風格特殊。
|
|
|
|
新竹州市役所
|
介紹
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市街庄制」,新竹市隸屬新竹州,新竹市稱為新竹街,他的辦公廳舍稱為新竹街役場。1930年新竹人口成長,其政經地位也越顯重要,而升格為新竹市,設置新竹市役所,作為辦公廳舍。
新竹市役所是一棟二層樓的磚造建築,四坡式的屋頂,屋頂上有兩個老虎窗。整體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入口位於中央,入口處突出拱門形式的門廊,中央上方加上拱心石和穗狀花草環,具有權威的象徵。為了強化其儀典性,設計者在立面上做了三道外突的牆面,屋頂也隨著變化,遠望有如增加三座塔樓,配合中央的門樓,走近市役所讓人感受一股莊嚴的氣勢。
|
|
|
|
新竹高中劍道館
|
介紹
新竹中學校成立於1922年,原先暫借新竹第一公學校校舍開始招生,1925年再遷至十八尖山山腹的新校址,次年建立武道場,作為體育館之用,同時也作為練劍之場地,後來由於新竹中學校的劍道隊聞名全台,故通稱武道場為劍道館。
新竹高中劍道館規模並不大,是一棟磚造木構架瓦頂的建築物,屋面為複折式,山牆面呈現尖形山峰,創造出高聳的感覺,異於一般洋式建築風格,牆面為清水磚疊砌,並以仿西洋建築的扶壁作法,透過外凸的磚柱,將屋頂的重量傳遞至地面。劍道館建築設計及施工的品質甚高,加上其獨特的造型,散發出典雅的味道,雖然目前屋頂改為鋼浪板,但整體感覺猶存。
|
|
|
|
香山驛(香山火車站)
|
介紹
香山站建於1928年,是傳統的日式驛站,是目前西部鐵路幹線所存少數木造車站之一。香山站站房並不大,候車空間狹小,但也因為車站的親切尺度而成為香山人記憶中不可或缺的建築,也是香山的地標之一。
香山火車站為典型「入母屋造」形式的木造建築,站房成長形,整體設計去除一般常用的對稱性手法,而將入口置於端部,為強調入口感,特地加上入口玄關,玄關木柱上以雕花牛腿支撐,為了遮蔽日曬及風雨,候車空間外側再加上一圈簷廊,以簡單木構架支撐,使得香山火車站看起來像一棟歇山重簷的木造建築,其樸實的外表,簡單的構造,具有樸素之美。
|
|
|
|
辛志平校長故居
|
介紹
辛志平校長故居是為紀念前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的教育事蹟而指定的古蹟。辛志平,廣東羅定縣人,民國三十四年奉命來台接掌新竹中學。於校長任內,制定「誠、慧、健、毅」四字校訓,手創三大鐵律「不打架、不作弊、不偷竊」--違反者一律退學,以嚴格的體能訓練和勞動服務,培養學生堅忍刻苦的精神;其教育理念為德、智、體、群並重,提倡通才、全人教育,反對以考試領導教學。畢生清廉簡樸,以身作則,實踐力行。
故居為一日式木造宿舍,約建於1920年代,其建築正座北朝南,屋頂形式為「入母屋(歇山)」,外加附屬雨庇簷。屋架為日式小屋組,樑上架設短束以支撐屋頂。牆面為「真壁(柱外露)」,外牆附雨淋板,除玄關及廚房、浴室之一部分外,其他均將地板抬高,下為磚砌柱與基礎。房屋原為新竹中學校長配屬宿舍,辛校長自民國三十四年來台後,至七十四年去世前,居住於此四十年,大致沿用原有的空間機能,並於庭院栽種果樹花木。未來故居將規劃為辛校長人物紀念館,開放供民眾參觀使用。
|
|
|
|
清華大學
|
介紹
清華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可追溯至西元1911的「清華學堂」。民國成立後,「清華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清華學校改制為大學,1928年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校內有寬廣的草坪和風景優美的成功湖、昆明湖梅園和梅谷。湖畔遍植相思樹,湖面波光瀲豔,游魚無數。校門口的大草坪,是新竹民眾假日休閒放風箏、野餐、辦活動的場所。
往內走,山坡上的梅園是紀念清大故校長梅貽琦博士的墓園,種有100多樣梅樹,每屆冬盡春來,滿園梅花霜白耀眼,整個校園彷彿是一個渾然天成的自然教室。
|
|
|
|
交通大學
|
介紹
創建於民前十六年,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九六年。初名南洋公學,今稱交通大學一名,則始於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緣民國九年(一九二○)十二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譽虎),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及北平郵電學校等四校散居各地,「組織無統系」、「學科不聯絡」,管理困難,無法因應人才培育之實際需要,乃奏准於民國十年,統一學制,總其名曰「交通大學」,而分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唐山學校(唐校)、北京學校(平校,由北平鐵路管理學校與北平郵電學校合併而成),以宏造就。其後諸校雖屢有分合,惟「交通大學」之名,則終為通稱也。
|
|
|
|
新竹教育大學
|
介紹
新竹師範學院創立於1940年4月,原名「台灣總督府新竹師範學校」。1945年光復後,改為「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第二部」。一年後再改制為「台灣省立新竹師範學校」。
1987年7月為配合政府提昇小學師資素質之政策,再度升格改制為「台灣省新竹師範學校」。1991年7月,為配合師範教育整體發展,由台灣省改隸中央,並更改為現名。
|
|
|
|
中華大學
|
介紹
1990年3月21日獲核准創校,名為「中華工學院」,設立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工業管理、木土工程、建築與都市計劃等五個學系。兩年後獲准成立夜間部,五學系各招生一班。 1994年8月30日與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達特茅斯分校簽訂校際合作條約;12月5日與美國密西西比州貝勒大學簽訂合作意願書。1997年8月1日正式改名為「中華大學」。
|
|
|
|
玄奘大學
|
介紹
玄奘大學是由佛教界集資興建的高等教育學府,於1997年3月25日核准成立,並參加當年度大學聯招,為台灣地區近年來新成立的大學校院之一。
事實上,佛教界希望設置大學,是佛教徒長久以來的共同願望,因為佛教原本是智慧(般若)為宗旨,認為知識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憑藉,也是人類追求光明的泉源,所以佛教在本質上是重視正知正見,而創設高等學府的目的是尋求正知而破除無明(對於事理之愚味無知),所謂「明心見性,去迷開悟」是佛教教化的本懷。
自民國54年起即有設校之議,至民國76年「玄奘文化教育基金會」之創辦,開始進行建校工作,在民國86年奉准成立同時招生。該校以玄奘(三藏法師德號)為名。
|
|
|
|
元培科學技術學院
|
介紹
元培位於新竹市香山地區,位處市區與郊區之間,兼有郊區自然優美環境及市區交通之便。學校依山傍水,校舍隨地勢而建,矗立於青山翠谷中,頗為壯觀。校園幽靜,花樹茂盛,綠意盎然,景色怡人。
1964年11月,該校創校人-放射技術學家蔡光宇先生,以高膽遠矚的眼光及夙夜不懈的精神,為培育技術人才,促進醫療水準,不計成本獨資創辦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醫事技術專科學校。1965年10月28日正式獲教育部核准成立並同時招生,並訂每年11月8日(國際放射線紀念日)為該校校慶日。
創校三十餘年來,校務不斷擴展,規模日增,校友遍佈全台各大公私立醫院及衛生機構,對提昇醫療服務品質有極重要地位。
|
|
|
|
孔廟
|
介紹
新竹市的孔廟(也稱文廟)原為淡水廳的儒學學宮,建於清嘉慶十五(西元1810)年,原址設在今日的成功里(中興百貨到國際戲院之間),是一個兼具人文色彩與遊憩的懷思場所。
孔廟一度被充作日軍新竹守備隊兵舍,一時祀典暫時被廢。後因民眾反抗而恢復祭典,日本也撤去駐兵,大成殿仍然安置神位。日據時代,大成殿周圍廂房充作新竹公學校教室。
儒家思想在數千年之後,仍然不經意地影響著新竹人的生活。祭祀孔夫子的「孔廟」,成為延續儒家精神的殿堂。每年9月28日的釋奠典禮(祭孔大典)是新竹市眾多儀式中一大盛事。
|
|
|
|
竹蓮寺
|
介紹
竹蓮寺為新竹現存古老的廟宇之一,城門外護城河畔竹木茂盛,故名為「竹蓮寺」,又因供奉觀音菩薩,所以又稱「觀音亭」。
康熙末年竹蓮寺原是一座鄭氏遺民小祠堂,一日有一位鄉民路過見樹下有一座觀音佛像,便迎回現址,鄉民前往問神祈福,據聞非常靈驗。至乾隆四十八年,新竹的墾首王世傑捐地建廟,由於當時城外護城河邊種植了許多竹子,所以稱為竹蓮寺。寺內供奉韋馱護法、十八羅漢尊者等,信徒眾多,因此終年秋火不斷。
寺內的花窗精緻、典雅,一牆一瓦皆仿古製,此外亦懸有多幅名畫與古匾,是新竹較有名的古嘖之一。
|
|
|
|
護城河
|
介紹
東門大溝最早是竹塹城的「護城河」。竹塹城有四座城樓,城垣周長為860丈,約2700公尺,城外則挖掘壕溝為護城河,河上與各城樓設有吊橋一座,兼具交通與防禦功能。然而隨著歷史軌跡的流轉,護城河早已失去防禦功能,但仍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0年「新竹市護城河及周邊親水設施改善計畫」,特別注重於親水環境之重現,恢復竹塹護城河之休憩功能以及歷史風貌。從林森路到中央路總長約600公尺,寬約56公尺的護城河空間,將取消汽車停車位,改為起伏斜的自然草坡,拆除原水泥護岸,提升水面,並依古堡歷史考證恢復護城河道之壯闊風貌,與提高市民親水可及性,同時原樣整理保留涗岸之綠木植栽。此外,兩旁車道改為單向車道,提供了更寬敝平順的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並提供二處小型階梯劇場供新竹市民戶外表演使手。蛻變後的護城河空間將成為新竹市民最可親的百花園。
|
|
|
|
中正棒球場
|
介紹
新竹中正棒球場興建於1976年,由於球場位於馬路旁,加上新竹市街道原本就較為狹窄,人車出入均相當不便,時有塞車情形發生。
新竹棒球場附近的住家高於球場本身建地,所以有些住戶乾脆就在自家陽台看球,享有與他人不同的福利,大看「免費球」,是新竹球場特色之一。
有些選手表示,在新竹棒球場打球不容易,因為新竹特有的「風」多少會影響選手們的表現,為比賽增添許多變數。
|
|
|
|
青少年館
|
介紹
於2001年青年節當天正式啟用的「青少年館」,是將「原警訊所新竹分所」重新整建的成果,為一棟融合現代與傳統美感的建築。該館以「社會教育」為宗旨,為青少年提供相當多元的服務,有館內閱覽室、交誼中心、漫畫間與諮詢室,更於7月中旬完成館內網咖設置,讓喜歡流連網咖的青少年有個更適當的休閒去處。
|
|
|
|
新竹站
|
|
|
|
香山站
|
|
|
|
清華大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