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濱公園及夜巿
|
介紹
花蓮市的海岸分為南濱與北濱兩段,早期南濱是漢人拓墾花蓮時登岸的灘頭堡,後來因為其風浪太大進出港不易,而移往美崙溪口,從此南濱逐漸被遺忘,直到近年該段海濱被闢為南濱公園之後,並成為花蓮人逐浪戲水之處,才又興盛起來。南濱公園附近的海灘,一直是散步、看海、戲水、撿奇石的熱門路線。南濱公園經過幾任市長的建設,現在綠草如茵,具備假日休閒廣場雛型,設有圓形廣場、白鴿飼養區、瞭望鏡觀賞、假山佈道區等等,天清氣朗時刻,拖曳傘、風箏時常飛揚升空;岸上白天是寧靜的南濱公園,入夜之後公園對面的小吃攤雲集,且遊樂場密佈,久而久之,再經由幾任市長重新整治規劃以後,就變成了花蓮人口中的南濱觀光夜市,萬燈如晝,攤販雲集,人潮湧動。
|
|
|
|
濱海大道
|
介紹
來到花蓮,看海是當然的重頭戲;位於海岸旁,筆直而明亮的海岸路,就是花蓮市的濱海大道,從日出到日落,都是觀海的好地方.路旁高大的椰子樹,襯著藍天和東海岸湛藍潔淨的海水,頗有幾分夏威夷的風味.沿路都有綠地,涼亭等設施.清晨您可以欣賞從太平洋浮上來的旭日,夜間您可以悠遊海邊,享受徐徐海風迎面吹來的涼意,及體會花蓮港的美。你可以開車兜風,也可以駐足遠眺海景和船隻,或是一家人在海邊公園裡野餐,度過一個清幽的下午.
|
|
|
|
美崙山
|
介紹
花蓮市著名的看家山,110空尺高,位在市區東邊,縣政府的後方.山腰處規劃為中正 公園,設有溜冰場,羽球場及兒童遊樂設施,是市民運動的好去處.每天早上,慢跑, 晨操,土風舞,羽球,從事各種運動的人們聚集在這兒,很是熱鬧. 山路蜿蜒而上,經過了溜冰場的觀景亭,變來到一片美麗草坪;孩子們喜歡在這裡翻 滾嬉戲,大人們則坐在樹下乘涼聊天,情侶對對依偎在觀景台旁遠眺山下景致,喜歡 爬山的人還可以循著登山小徑上山頂,享受清風和綠意.夜晚的美崙山也不寂寞,上 山來看夜景的人不少,前山看的是商業區的燈火輝煌,一條條滿是商店和車輛的道路,在眼前閃爍光芒;後山則是住宅區的萬家燈火,透露著家庭的溫馨和寧靜. 山旁則是莊嚴的忠烈祠,祀奉著鄭成功,劉永福,邱逢甲等先烈.橘瓦紅柱的傳統建 築,十分醒目耀眼,教人行走期間,又多一分敬穆之情. 美崙山山南有忠烈祠,居高臨下可瀏覽花蓮市區;忠烈祠後方,是美崙山公園;公園裡有一座兒童遊樂區,兒童遊樂區後方可達登山步道入口,此後可沿線或慢跑,或步行,山道長約800公尺,小徑兩旁遍生相思林,居停其間,令人身心舒暢。
|
|
|
|
北濱公園
|
介紹
北濱公園位於花蓮市區東北角,介於花蓮港和美崙溪之間,往南通向南濱公園,往北則可偱不到一直走向七星潭,佔地十分廣闊。沿濱海大道前行,太平洋毫無遮掩的呈現眼前。海岸山脈山脊自海中赫然隆起。路邊花木扶疏,兩邊夾道盛開的白色野薑,情致甚美,大理石鋪成的曲徑綿廷無盡,坡地綠草如茵,海邊浪花似雪。海灘上無論釣魚、拾貝、漫步,或欣賞蔚藍天空,都令人心曠神怡,沿途並有涼亭與座椅,可以邀三五好友一起野餐談天。最適宜在清晨、傍晚或是夜間,徐徐沿著此步道散步,體會花蓮的海天魅力。
|
|
|
|
石雕博物館
|
介紹
花蓮縣因天然地形之利,得天獨厚的擁有豐富礦石資源,並成為國內石雕藝術大本營,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是全國首座石雕專題博物館,為台灣石雕藝術史建構新的一頁,同時也是台灣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最佳實踐,經1997、1999、 2001年辦理三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將國內外頂尖的石雕高手聚集於花蓮,透過現場創作大家互相觀摩競技,以及國際石雕精品展覽讓本地石雕界推向國際舞台。石雕博物館以傳統博物館的組織,擴大為野外博物館的方式。定期推出國內外知名作家創作展,原則以三個月換檔一次。亦開放創作者申請展覽,提供展出舞台。為台灣地區與世界各地石藝資訊交流的中心,資料建置內容包括歷屆國際石雕藝術季石雕名家簡歷及作品、本館典藏品資料、花蓮石藝環境資訊等。
|
|
|
|
松園別館
|
介紹
松園別館約建於1942-1943年,為日軍「兵事部」辦公室,與附近的「放送局」(現中廣公司花蓮台)、「海岸電台」(現中華電信)、自來水場(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場)等皆有松林連成一片,為當時美崙山重要建築。此園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軍官休憩所,傳言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時也會在此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增添許多想像空間。松園位於花蓮美崙山右側,背著中央山脈,面向太平洋,除了建築物令人印象深刻外,最明顯的就是60 餘株大片的松林,像綠色大傘般撐起,與蔚藍的海岸、寧靜的天空形成浪漫風情。這裡除松樹之外,尚有許多原生植物漫生,像血桐、蕨類、芒草、榕屬植物等;其中榕屬植物的纏勒現象最特殊,各種大小葉雀榕穿過水泥牆, 伸入建築物內繼續蔓延。另外,美崙山一帶原為豐富的海岸林,由於移民和殖民的時代,帶來了外來的植物,也由於此地閒置十餘年,原生植物又茂盛起來,因此其豐富的植物生態與族群的關係值得研究。
民國84年(1995年)以來,花蓮市民對於此地要興建觀光飯店都持反對的態度,媒體報導也都站在民眾這一邊,但是對於後來的藝文活動則樂在其中,這說明了松園的文化意義和價值。花蓮的美是寧靜的、空靈的,花蓮的歷史是緩慢的、飄零的,花蓮人的生活是閒適的、安逸的,松園的所要復甦的生命就在這種基調中發展,當然,松園具有更細緻的神話、歷史、生態以及空間能量,需要透過深刻的考掘與喚醒的力量才能呈現。松園目前舉辦各種市民論壇、文藝講座、研習營、生活課程、花蓮美展等,讓松園成為花蓮文化力量的重要凝聚與發聲點。
|
|
|
|
石藝大街
|
介紹
位於花蓮市博愛街與重慶路口的舊鐵路醫院,荒廢多年,現由石藝協會整理後承租,打造為「石藝大街」,展售各種石藝商品。石藝大街為花蓮縣新興的景點,大街中展覽了花蓮特產的石礦,並展售各種石藝商品,有鑑於夜間的花蓮,遊玩的地區較少,花蓮縣觀光局特別打造了石藝大街燈樓,以999顆紅色燈泡所組成,點綴整個大街的景色更美,也讓花蓮的夜生活增添一個好去處。花蓮的磺石特產除了大理石之外,另有玫瑰石、翡冷翠、台灣玉、金瓜石、水晶、硬砂岩等種類,其中以玫瑰石為最著名。玫瑰石源自希臘,有「薔薇」之意,由於玫瑰石色彩鮮豔美麗,且和環境磁場有相關聯性,所以收藏玫瑰石蔚為風潮。石藝大街內展售各類的石器、石藝和石雕,各種造型皆有,有各種石壺器具、動物造型擺飾,以及項鍊戒指,每一件作品都有獨特的石頭紋路與色彩,您大可選擇與自己投緣的作品收藏。到了晚上,石藝大街有花蓮第一的夜間光雕,配合整體景觀的規劃,讓前來的遊客完全放鬆心情,您可以聽著唧唧蟬鳴,吹著徐徐涼風,細細品味石藝大街琳瑯滿目的精美石材藝品
|
|
|
|
火車站遊客資訊中心
|
介紹
火車站遊客中心位於花蓮火車站出口右側的建築,裡面有各式花蓮的觀光導覽資訊,地圖折頁可供索取,並有專人協助服務,為遊客探索花蓮的窗口與起點。
|
|
|
|
延平王廟
|
介紹
十六股延平王廟自咸豐元年創廟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由於經歷戰火、震災、修建、…,由目前外表巍峨華麗的巨殿,已無法窺見歷史的滄桑,但是,透過廟方珍藏的文物卻可以拼湊出過去先民墾奇萊的一舟艱辛奮鬥史。廟主祀延平郡王,配祀五穀先帝,福德正神,及當年歿於防衛、癘疫及積勞病故先賢神位祀於廟內左側,相沿至今,永靈地方民眾所瞻仰。本廟主神國姓公奉祀於一樓中殿,右殿為福德正神,左殿為地藏王菩薩及先賢牌位;二樓中殿奉祀五穀先帝,右殿為關聖帝君,左殿為天上聖母;三樓中龕凌霄寶殿恭奉玉皇上帝,殿前進座觀世音菩及原始國姓公金身、右殿奉祀地母娘娘、左殿奉祀王母娘娘。至於金亭、拜亭、牌樓等附屬建築工程仍繼續籌建中。本廟肇建距今將邁入第一百五十年,為本縣歷史悠久古蹟廟宇,其發展均與東部地方開發息息相關,互相輝映,謹略述始末,俾後來社會人士知其由來,彌增景仰。
|
|
|
|
慈濟靜思堂
|
介紹
坐落於中央路的慈濟文化園區,包含了慈濟醫學中心、靜思堂、靜思竹軒及慈濟大學園區,凝聚呈現出慈濟證嚴上人致力「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的精神,靜立這處精緻素雅的空間,會讓人領略到結廬人間而無車馬喧鬧的境界。
位於靜思堂及慈濟大學間的「靜思竹軒」是全省唯一採用插榫擠籠古法搭建的竹屋,在設計上,除了保有正身、兩側護龍的台灣本土文化,也融合了中原文化,加入迴廊並將三座屋連結成一體,在竹軒您可以自在的小憩喝茶,並舉目欣賞綴飾在靜思堂上方,那些人字簷、梁緣上精緻的「飛天圖騰」,飛天又名「香音神」,在佛國司散花、歌舞、供獻,象徵自由快樂的天神,源於印度神話的乾達婆和緊那羅,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創作的需要,由原來猙獰面目逐漸演變為雍容俏麗、眉清目秀的飛翔天人。它的形式傳入中國後,不再用翅膀飛翔,而是憑藉飄帶衣裙淩空飛舞,慈濟靜思堂的飛天造型,總長度約一千三百六十公尺,由四十六組人物,構成一個環繞建築四面的立體飛天群,千姿百態,氣勢恢宏,這是慈濟基金會委託大陸敦煌美術學院杜永衛教授精心設計的,三百六十二個人物每身飛天都是在人體寫生的基礎上創作繪製,一身一種造型,一身一個名稱,體現出不同民族、不同人物及不同飛天類型的特點與特徵,氣韻暢達、清新樸厚,相當具有時代感。莊嚴的靜思堂內長期展示慈濟四大志業的成果,不論是園外綠地或是一樓的感恩堂、靜思書軒...,都非常值得您前來體驗一趟深度的佛教文化之旅。
|
|
|
|
菁華橋
|
介紹
紅色的菁華橋靜臥在美崙溪上,它原是一座小型吊橋,橋下曾經留下許多花蓮人泛舟賞景的美好回憶,如今菁華橋仍是迎接晨曦的最佳景點,沿河散步,由菁華橋更可通往美崙溪溪畔公園,沿著涼亭步道行去,看公園綠意盎然,濱海臨溪,流水悠悠,聽濤看海,仰觀水源地的松園別墅,景色非常優美,晨昏之時都可在橋上漫步,更適合騎著自行車漫遊,騎上紅色拱形的菁華橋,走進一蓊鬱綠蔭與紅色橋身的驚艷對比中,聽夏日蟬聲濃濃,開始了另一段充滿自然生態的自行車之旅。
|
|
|
|
忠烈祠
|
介紹
忠烈祠原址為日據時期的神社,供奉花蓮港神,原神社階前有五座石燈籠,白色山石鋪成之參拜大道經原為吊橋之尚志橋延伸至中山路口,但之後因開發建設之故已不復見,原有之神社也於民國七十年改建為仿中國北方建築之忠烈祠,內供祀鄭成功、劉永福、邱逢甲等民族英雄及軍人、民眾先烈。正殿黃瓦朱牆、莊嚴肅穆,建築十分典雅,旁設涼亭、石桌椅,可供遊客乘涼歇息,可以由此登高美崙山,俯瞰花蓮市區。
|
|
|
|
港天宮
|
介紹
港天宮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目前廟地有5000多坪,建地1000多坪,分成前殿、正殿及後殿,為花蓮市廟宇最大者。其中前殿廊道雕有大型蜘蛛網狀藻井,係取用樟木聘請大陸師父精雕而成,細緻華麗,甚為美觀。前殿兩邊設有兩座大型龍梯,由地面升至三樓,頗富巧思。而花蓮地震多,廟宇建構多柱子,亦算是特色。
港天宮背後有一座山稜,山稜彷彿是一座太師椅,正前方又有美崙山遙遙相對,彷彿一張拜桌,地方人士引為上吉之地。除外,廟後方的美崙溪亦流傳一種說法,益加呼應了這樣的地理環境。
|
|
|
|
城隍廟
|
介紹
城隍廟是目前全縣歷史最古老的寺廟建築,以花蓮縣的歷史來衡量,將其稱為古蹟毫不為過。因為花蓮縣市最早存在的廟寺皆經過重建或改建,無法窺出原貌,只有花蓮市城隍廟由創建至今未曾翻修整建,留下不少花蓮開發史料的線索。
城隍廟主祀的神明為霞海城隍。地方民眾於民國十年前籌議興建城隍廟,由基隆城隍廟奉迎城隍而回,總共經過5年廟宇才興建完成,但在「皇民化運動」時期面臨拆除的命運。當時在廟前另有座奉祀鄭成功的鄭聖祠,建築物頗為老舊,因此地方代表便與日本區長交涉,將鄭聖祠內的延平郡王神像迎請入城隍廟供奉,此廟改懸「鄭聖祠」立匾,原來的鄭聖祠則拆除。結果因鄭成功有一半日本人血統,日本人也尊崇他,因此城隍廟得以保存。在建築特色上,以磚刻為主的雕飾為全廟增添歷史價值,。左右牆面的捐款芳名錄,最早的捐款記錄超過七十年的歷史,令人興發思古幽情,對人文有興趣的訪客不妨抽空走一遭!
|
|
|
|
溝仔尾夜市
|
介紹
溝仔尾自日治時代即是重要市集,店家沿著自由街、明義街間的大排水溝搭起屋舍,經營著海鮮店、日本料理店等。
|
|
|
|
美崙溪
|
介紹
美崙溪發源於花蓮市西北方中央山脈的七腳川山,流經花蓮市區,再蜿蜒注入太平洋。而親水公園位於美崙山西側的尚志橋下,延伸經過菁華橋,溪畔是花蓮市最大的河濱綠地,可以釣魚、烤肉,是遊玩的好去處。若從中上游沿著溪岸走到出海口,沿途可以看到美崙溪在平原上蜿蜒曲折的姿態及溪流動植物景觀,一路行吟溪畔,無比陿意。
美崙溪的植物生長豐富,隨著不同的河段而有所變化,上游水源涵養區有樟樹、青剛櫟等喬木生長。而中游地區常見的植物有馬塘、牛筋草、巴拉草、象草、蘆葦、孟仁草等。下游地區的河水較多,常可看見大萍、布袋蓮、構樹、葎草、山黃麻、槭葉牽牛等植物。美崙溪的鳥類資源相當豐富,有麻雀、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夜鷺、洋燕、紅鳩、鳥頭翁、大捲尾、褐頭鷦鶯、黑頭文鳥、紅冠水雞......等。而美崙溪溪水清澈,可看到各種魚兒跳躍游泳,如臺灣鏟頜魚、粗首蠟、大吻蝦虎及日本禿頭鯊等。
藍帶綠水,爲花蓮的山海之美增添了一份清新朝氣,尤其入夜後的菁華橋畔,景色更是浪漫迷人。
|
|
|
|
花蓮北濱自行車
|
介紹
花蓮海濱自行車道,全長十五公里,可欣賞美麗的花蓮山海風情;沿線有南濱公園觀光夜市,經過詩情畫意的「曙光橋」,進入純樸忙碌的花蓮港與賞鯨碼頭,還可穿越神秘的「軍事要塞」四八高地,最後進入七星潭風景區。這條海濱自行車道路線,已經獲得日本最大的旅遊公司JTB讚許,並從九十二年四月開始,陸續帶領數千名日本觀光客前來遊玩喔!
★★★值得一提的事,由於北濱自行車的專業服務,也是「唯一」位在自行車道旁經營的自行車租賃業者(其他均為自行車運送、公司沒有在自行車道旁)。因此,日本JTB將所有日本觀光客,交給北濱自行車專業團隊來服務。★★★近來,也有部分不肖業者,謊稱在自行車道上也有營業,結果則以「貨車」載運腳踏車的方式,讓遊客在自行車道上騎乘,結果遊客騎乘之後,在路上發生問題時,沒有人可以前往處理的情況,特此告知想要前往海濱自行車道旅遊的民眾,必須慎選單車租賃公司,以免事後上當受騙、權益受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