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古道
|
介紹
台灣漢人的開發,是由南而北, 由西而東依地形而進展。 自台北盆地溯基隆河而上, 翻越三貂嶺與草嶺,而後進入宜蘭的這條移民路線, 就是「淡蘭古道」。其中北起自台北縣貢寮鄉遠望坑、南迄於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天公廟、 約10公里長的草嶺段,則稱「草嶺古道」,是清代先民由台北盆地(淡水廳)移民宜蘭的路線,即淡蘭古道至今僅存的遺跡。 清代宜蘭對外交通十分不便,僅有草嶺古道是唯一官道,也是維繫蘭陽地區民生發展宜蘭發展的重要命脈。羊腸小徑之中有石磴如梯,沿途設有兵汛、驛站以保護行旅,後來歷經日人的拓寬、頭城鎮公所的開路、及東北角管理處的重舖石板,於今已成為一條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健行步道。這條古道古意盎然,一八六七年,清代總兵劉明燈所題刻的「虎字碑」與「雄鎮蠻煙」摩碣,兀然聳立,為漢人開蘭的艱辛,還有古樸的「跌死馬橋」、「福德祠」,都為歷史留下見證。行走在古道上可欣賞山勢起伏的美景,還有口地勢所形成的植物林相,站在草嶺嶺頂,向東望去,眼界大開,也能驚見太平洋的壯闊,又可感受忽來的霧漫風疾的特殊天候,方才明白宜蘭為何古稱「別有天」。近來登山健行成為國人風行熱愛的休閒活動,草嶺古道也因沿途秀麗的景致,而成為熱門路線之一。 草嶺古道的終(起)點為八十六年啟用的大里遊客中心,提供遊客旅遊諮詢服務;另有大里天公廟(又稱慶雲宮)祀奉主神玉皇大帝廟史已逾190年,往來香客絡繹不絕;此外這裡有許多特產小吃,其中石花菜凍更是享有勝名。 大里遊客中心(原為大里遊客服務中心Dali Visitor Center) 於民國八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落成啟用,位於在於東北角管理處轄區草嶺古道大里入口處,一樓大廳北側設有仿虎字碑的拓碑區,服務中心下方停車場有一大石,上有何應欽將軍親筆所題「蘭陽第一勝景」字蹟。 大里遊客中心有一間可容納八十人的多媒體放映室,且針對宜蘭境內各景點設置解說版,提供遊客心靈深處更知性與感性的景點解說的導覽服務。
|
|
|
|
龜山朝日
|
介紹
龜山島屹立在太平洋,位於宜蘭縣東北方約12海哩的大海上,屬宜蘭縣頭城鎮所轄,面積60公頃,東西長3.3公里,寬1.7公里,現為軍事管制區。在縣內只要無山丘阻擋之處,都可看到龜山島,是全台灣最為特殊、醒目的地標之一。不僅如此,龜山島還被視為蘭陽平原的守護神,是宜蘭縣民共同信仰的圖騰,更成為旅居外地宜蘭遊子的心靈依托。 龜山島因外貌酷似浮龜而得名,主要由兩座火山體組成龜頭和龜甲以及龜尾部位的一片細長砂洲,隨著潮水漲落,就像是烏龜擺尾。距龜島西南約四公里,還有一個更小的「龜卵嶼」。龜山島上居民曾經多達759人(公元1967年),由於島上生活不易,島民紛紛遷往本島,1976年龜山島被劃入軍事管制區,將龜山人集體遷村往現今大溪仁澤社區。 劃入管制區後,龜山島披上了神秘的面紗,民國88年12月22日納為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範圍重新開放後,傳說中的龜山八景: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奇觀、靈龜擺尾、神龜戴帽、眼鏡石洞、海底溫泉等美景得以重現。其中,「龜山朝日」遠自清代,即已是「蘭陽八景」之一, 而今在蘭陽百景中,仍是璀璨的一粒明珠。歷年來的藝術家常以龜山島作為歌詠、描述的對象, 也是創作的靈感泉源。 宜蘭農漁民的生活,亦和龜山島密不可分,因此便產生「龜山那崁頭,大雨隨時到」等等俚諺,還有像「龜山會轉頭」這樣的俗話,被指為「不可能的事」,十分有趣。 而龜頭會噴氣、龜尾會擺動,更使人相信它是一隻活的靈龜。 島上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還可發展成為自然教室。 在不同的天候、不同的地點所看到的龜山島, 真的是形貌互異,各有特色,不論是賞鯨活動、欣賞美景或是兼具知性及感性知的海上生態之旅,神秘的龜山島都是您不可錯過的精彩景點。
|
|
|
|
礁溪溫泉會館.遊客中心
|
介紹
為舊有之礁溪公園(圓山公園)所改建而成的, 86年12月18日正式啟用,位在礁溪火車站北方 約500公尺處,園內林蔭夾道,為民眾休閒遊憩 之處,在園內並設有礁溪溫泉會館.遊客中心。 本中心共計三個樓層,一樓提供遊客觀光資訊 、食、宿、交通等諮詢服務,二樓為多媒體放 映室,除提供多媒體影片之放映外,亦可作為 會議廳使用,三樓則為屋頂休閒室。 本中心自啟用以來,對遊客的確提供相當大的 助益,日後定當持續加強補充及更新相關之旅 遊資訊,以期能發揮本中心之最大功。
|
|
|
|
二龍競渡
|
介紹
相傳,早年平埔族噶瑪蘭人依二龍河而居, 當時每戶人家後院皆與河道直通, 但是卻常有孩童落水溺斃, 噶瑪蘭人便以競渡方式,驅逐水中精怪。 後來雖漢人入墾混居,卻仍然延續這個習俗。 一百八十餘年來,二龍河上的淇武蘭庄和洲仔尾庄, 兩庄村民莫不視扒龍舟為年度大事。 兩庄各有專用龍船,平時放置「龍船厝」裡悉心維護, 到了端午節, 由年高德劭者帶領祭拜點睛, 接著祭拜河神,然後才是精采的划船比賽。 依傳統,比賽時辰在午後, 參賽隊伍也只有淇武蘭與洲仔尾二隊, 庄民可輪流上陣,但不准外人及女子參賽。 比賽方式極特殊,只敲鑼、不打鼓,以站立姿勢划船, 不設計時員、裁判員、發令員,輸贏全憑觀眾和隊員自行認定, 二庄庄民卻往往自認己方才是勝利者, 因此往往是來來回回賽了十趟、八趟,仍難罷休。 這麼激烈的競賽,爭的是被庄民視為最神聖、吉利的「平安旗」, 以及那股鄉民們「輸人不輸陣」的運動豪情。 至於二龍村這種類似諸葛孔明七擒孟獲, 硬是要讓對方輸得口服心服, 而大有古風的競賽方式,真是別具一格, 也絕無僅有,令人深覺趣味盎然。 端午節,也到二龍河邊來歡喜助陣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