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寮旧渔港
|
介绍
南寮旧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滨,建於民国38年,当时是为了西部作业而兴建;然而随著鱼源的枯竭,原为渔民谋生兴建的渔港,转而成为休闲为主的港口。现南寮旧港已成为钓鱼发烧友的天堂,周末假日处处可见钓友占据有利地盘,希望会有斩获钓得大鱼,可饱食一顿。
|
|
|
|
港南滨海风景区
|
介绍
位於新竹市西北方,在堤防内规划了一个占地广阔、景观优美、游乐设施丰富的风景区,并将该区规划为西部滨海游憩区景点之一,市府随即依照规划构想加强河道整治,步道、凉亭、儿童游憩场等公共设施增设辟建,成为假日吸引民众前往休憩的一个景点,目前是西部滨海公路游憩系统的重要休息站之一,也是新竹西滨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游乐点。
|
|
|
|
渔产品直销中心
|
介绍
港区渔产品直销中心季托新竹区渔会管理,一楼生鲜、二楼料理,季节渔获各揽盛况,近年假日亲子休闲放风筝、买渔获、啖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新竹市政府九十二年规划 沿海十七公里观光带,分别向交通部观光局争取游艇港,渔业署争取完成娱乐 渔业渔船码头的建设案,增加海洋休闲纵深空间。
|
|
|
|
新竹渔港
|
介绍
新竹渔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滨,建於民国70年,当时是为了西部作业而兴建;然而随著鱼源的枯竭,原为渔民谋生兴建的渔港,转而成为休闲为主的港口。
新竹近海鱼群丰富,四季不同,夏季以拖网捕什鱼,用焚寄网捕小卷;秋冬时以流刺网捕土托鱼为大宗;冬季也使用流刺网捕乌鱼。
新竹渔港已成为钓鱼发烧友的天堂,周末假日处处可见钓友占据有利地盘,希望会有斩获钓得大鱼。93年起市府大力开发沿海十七公里观光带,新竹渔港不断扩充休闲设施,娱乐渔业渔船码头、变更港区范围释出商业用地等等,发展前瞻可观。
|
|
|
|
新竹护城河水公园
|
介绍
东门大沟最早是新竹城的「护城河」。新竹城有四座城楼,城垣周长为860丈,约2700公尺,城外则挖掘壕沟为护城河,河上与各城楼设有吊桥一座,兼具交通与防御功能。然而随著历史轨迹的流转,护城河早已失去防御功能,但仍在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0年「新竹市护城河及周边亲水设施改善计画」,特别注重於亲水环境之重现,恢复新竹护城河之休憩功能以及历史风貌。从林森路到中央路总长约600公尺,宽约56公尺的护城河空间,为起伏斜的自然草坡,拆除水泥护岸,提升水面,并依古堡历史考证恢复护城河道之壮阔风貌,提高市民亲水可及性,同时原样整理保留 岸之绿木植栽。此外,提供二处小型阶梯剧场供新竹市民户外表演使手。蜕变後的护城河空间将成为新竹市民最可亲的百花园。
|
|
|
|
港南运河
|
介绍
港南运河位於新竹港南滨海风景区内,於新竹市西北方,原本为海水浴场,因近年附近受到污染,现已禁止下水;遂在堤防内规划了一个占地广阔、景观优美、游乐设施丰富的风景区,是新竹西滨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游乐点。
港南运河宽二十公尺、长一千五百公尺,扮演风景区与海滩的缓冲角色,运河内陆海埔新生地经三十年变更,环境多样化。
新竹港南滨海风景区八十二年间经旅游局委托顾问公司规划,将该区规划为西部滨海游憩区景点之一,市府随即依照规划构想加强河道整治,步道、凉亭、儿童游憩场、烤肉区及自行车道等公共设施增设辟建,九十三年端午节市府在此举办独木舟式龙船赛,别开生面,焕然一新,成为假日吸吸民众前往休憩的一个景点。
|
|
|
|
新竹动物公园
|
介绍
「新竹玻璃工艺博物馆」设置新竹公园玻璃艺术园区内,是改建自日治时期之自治会馆。由於盛产矽砂和天然瓦斯,自日治时代起,新竹的玻璃工艺就相当闻名,而玻璃工艺品外销数量更占世界第一位。
她曾为美军俱乐部会址,新竹宪兵队驻扎;经市府争取於1999年活化成玻璃工艺馆。馆内除了陈设玻璃作品,还积极推动工房教学,让民众满足视觉欣赏外,还能进一步触摸与创作,以贴近玻璃创作所带来的另一种震撼。
玻工馆邻近休闲设施有孔庙、丽池、湖畔料亭、风城愿景馆、动物园、体育场、长青学苑、假日花市等,连结成新竹动物公园,2004年在笼舍改善与主题动物号召下,别出风貌,一新形象。
|
|
|
|
十八尖山
|
介绍
十八尖山自新竹县北郊迤逦而南,是日据时代所开辟的「森林公园」,略呈「新月形」,蜿蜒约7、8里,恰好环抱新竹市东、南郊。这十八尖山的得名,据云确有18个山头。最高处是131.79公尺,最低处为50公尺,平均坡度为40。
由於十八尖山沿途遍山茂林,沥青路面平整,花卉飘香,行进於林荫道上,空气清新沁人,已成为新竹市民运动休闲的必经路线之一,近年来市府为了让市民能够安心地运动,因此,每天凌晨至上午八点间禁止车辆进入。
从新竹高商顺著博爱街步行就可上山,最高点有一「介寿亭」,山林内的33尊石观音,也是观赏的重点。
|
|
|
|
竹堑城迎曦门
|
介绍
新竹古名竹堑,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 竹环植为城,1826年,竹堑士绅郑用锡等人奏请改建竹堑城获准,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兴工,筑造周围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砖石造城墙,并建立四座城楼,东门为迎曦门、西门为挹爽门、南门为歌薰门、北门为拱辰门,日据之後因为实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墙与城楼,只存东门迎曦门。
迎曦门城楼下段称为城座,以条形花岗石石块叠砌而成,城门洞为圆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层城楼原为木构造建筑,现已改为混凝土造,城楼结构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顶部分为歇山重檐式构造,屋脊的起翘短而有力,以显示威武的气氛,城门前竖有石碑一座,为竹堑筑城历史的纪录,城门前的广场为一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市民广场,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标。
|
|
|
|
新竹城隍庙
|
介绍
新竹城隍庙创建於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议兴建,1875年,淡新分治,设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故城隍爷晋升为府城隍-绥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爷,北港妈祖婆」的称誉。1888年林汝梅在新竹举办全台的护国佑民法会,而成为全台代表性的城隍庙,故於次年改封为「晋封威灵公,新竹都城隍」,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庙。光绪皇帝颁赐的「金门保障」匾额,为该庙重要文物之一。
城隍庙的建筑规模宏大,本体是采三殿式,格局方正,各部分的木作雕饰均讲究,门前的石狮及其他雕饰均有艺术价值,龙柱是台北名师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细腻生动,进入大门上方的八卦藻井,为泉州惠安大木匠师王益顺的作品,特别值得一看。
|
|
|
|
交通大学
|
介绍
创建於民前十六年,清光绪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九六年。初名南洋公学,今称交通大学一名,则始於民国十年(一九二一)。
缘民国九年(一九二○)十二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誉虎),以交通部所属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及北平邮电学校等四校散居各地,「组织无统系」、「学科不联络」,管理困难,无法因应人才培育之实际需要,乃奏准於民国十年,统一学制,总其名曰「交通大学」,而分称各校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校)、唐山学校(唐校)、北京学校(平校,由北平铁路管理学校与北平邮电学校合并而成),以宏造就。其後诸校虽屡有分合,惟「交通大学」之名,则终为通称也。
|
|
|
|
中华大学
|
介绍
1990年3月21日获核准创校,名为「中华工学院」,设立电机工程、资讯工程、工业管理、木土工程、建筑与都市计划等五个学系。两年後获准成立夜间部,五学系各招生一班。 1994年8月30日与美国麻省州立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签订校际合作条约;12月5日与美国密西西比州贝勒大学签订合作意愿书。1997年8月1日正式改名为「中华大学」。
|
|
|
|
竹莲寺
|
介绍
竹莲寺为新竹现存古老的庙宇之一,城门外护城河畔竹木茂盛,故名为「竹莲寺」,又因供奉观音菩萨,所以又称「观音亭」。
康熙末年竹莲寺原是一座郑氏遗民小祠堂,一日有一位乡民路过见树下有一座观音佛像,便迎回现址,乡民前往问神祈福,据闻非常灵验。至乾隆四十八年,新竹的垦首王世杰捐地建庙,由於当时城外护城河边种植了许多竹子,所以称为竹莲寺。寺内供奉韦驮护法、十八罗汉尊者等,信徒众多,因此终年秋火不断。
寺内的花窗精致、典雅,一墙一瓦皆仿古制,此外亦悬有多幅名画与古匾,是新竹较有名的古啧之一。
|
|
|
|
护城河
|
介绍
东门大沟最早是竹堑城的「护城河」。竹堑城有四座城楼,城垣周长为860丈,约2700公尺,城外则挖掘壕沟为护城河,河上与各城楼设有吊桥一座,兼具交通与防御功能。然而随著历史轨迹的流转,护城河早已失去防御功能,但仍在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0年「新竹市护城河及周边亲水设施改善计画」,特别注重於亲水环境之重现,恢复竹堑护城河之休憩功能以及历史风貌。从林森路到中央路总长约600公尺,宽约56公尺的护城河空间,将取消汽车停车位,改为起伏斜的自然草坡,拆除原水泥护岸,提升水面,并依古堡历史考证恢复护城河道之壮阔风貌,与提高市民亲水可及性,同时原样整理保留 岸之绿木植栽。此外,两旁车道改为单向车道,提供了更宽敝平顺的人行步道与自行车道,并提供二处小型阶梯剧场供新竹市民户外表演使手。蜕变後的护城河空间将成为新竹市民最可亲的百花园。
|
|
|
|
中正棒球场
|
介绍
新竹中正棒球场兴建於1976年,由於球场位於马路旁,加上新竹市街道原本就较为狭窄,人车出入均相当不便,时有塞车情形发生。
新竹棒球场附近的住家高於球场本身建地,所以有些住户乾脆就在自家阳台看球,享有与他人不同的福利,大看「免费球」,是新竹球场特色之一。
有些选手表示,在新竹棒球场打球不容易,因为新竹特有的「风」多少会影响选手们的表现,为比赛增添许多变数。
|
|
|
|
新竹站
|
|
|
|
清华大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