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寮舊漁港
|
介紹
南寮舊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建於民國38年,當時是為了西部作業而興建;然而隨著魚源的枯竭,原為漁民謀生興建的漁港,轉而成為休閒為主的港口。現南寮舊港已成為釣魚發燒友的天堂,週末假日處處可見釣友佔據有利地盤,希望會有斬獲釣得大魚,可飽食一頓。
|
|
|
|
港南濱海風景區
|
介紹
位於新竹市西北方,在堤防內規劃了一個佔地廣闊、景觀優美、遊樂設施豐富的風景區,並將該區規劃為西部濱海遊憩區景點之一,市府隨即依照規劃構想加強河道整治,步道、涼亭、兒童遊憩場等公共設施增設闢建,成為假日吸引民眾前往休憩的一個景點,目前是西部濱海公路遊憩系統的重要休息站之一,也是新竹西濱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遊樂點。
|
|
|
|
漁產品直銷中心
|
介紹
港區漁產品直銷中心季託新竹區漁會管理,一樓生鮮、二樓料理,季節漁獲各攬盛況,近年假日親子休閒放風箏、買漁獲、啖美味,讓人流連忘返。 新竹市政府九十二年規劃 沿海十七公里觀光帶,分別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遊艇港,漁業署爭取完成娛樂 漁業漁船碼頭的建設案,增加海洋休閒縱深空間。
|
|
|
|
新竹漁港
|
介紹
新竹漁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建於民國70年,當時是為了西部作業而興建;然而隨著魚源的枯竭,原為漁民謀生興建的漁港,轉而成為休閒為主的港口。
新竹近海魚群豐富,四季不同,夏季以拖網捕什魚,用焚寄網捕小卷;秋冬時以流刺網捕土托魚為大宗;冬季也使用流刺網捕烏魚。
新竹漁港已成為釣魚發燒友的天堂,週末假日處處可見釣友佔據有利地盤,希望會有斬獲釣得大魚。93年起市府大力開發沿海十七公里觀光帶,新竹漁港不斷擴充休閒設施,娛樂漁業漁船碼頭、變更港區範圍釋出商業用地等等,發展前瞻可觀。
|
|
|
|
新竹護城河水公園
|
介紹
東門大溝最早是新竹城的「護城河」。新竹城有四座城樓,城垣周長為860丈,約2700公尺,城外則挖掘壕溝為護城河,河上與各城樓設有吊橋一座,兼具交通與防禦功能。然而隨著歷史軌跡的流轉,護城河早已失去防禦功能,但仍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0年「新竹市護城河及周邊親水設施改善計畫」,特別注重於親水環境之重現,恢復新竹護城河之休憩功能以及歷史風貌。從林森路到中央路總長約600公尺,寬約56公尺的護城河空間,為起伏斜的自然草坡,拆除水泥護岸,提升水面,並依古堡歷史考證恢復護城河道之壯闊風貌,提高市民親水可及性,同時原樣整理保留涗岸之綠木植栽。此外,提供二處小型階梯劇場供新竹市民戶外表演使手。蛻變後的護城河空間將成為新竹市民最可親的百花園。
|
|
|
|
港南運河
|
介紹
港南運河位於新竹港南濱海風景區內,於新竹市西北方,原本為海水浴場,因近年附近受到污染,現已禁止下水;遂在堤防內規劃了一個佔地廣闊、景觀優美、遊樂設施豐富的風景區,是新竹西濱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遊樂點。
港南運河寬二十公尺、長一千五百公尺,扮演風景區與海灘的緩衝角色,運河內陸海埔新生地經三十年變更,環境多樣化。
新竹港南濱海風景區八十二年間經旅遊局委託顧問公司規劃,將該區規劃為西部濱海遊憩區景點之一,市府隨即依照規劃構想加強河道整治,步道、涼亭、兒童遊憩場、烤肉區及自行車道等公共設施增設闢建,九十三年端午節市府在此舉辦獨木舟式龍船賽,別開生面,煥然一新,成為假日吸吸民眾前往休憩的一個景點。
|
|
|
|
新竹動物公園
|
介紹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設置新竹公園玻璃藝術園區內,是改建自日治時期之自治會館。由於盛產矽砂和天然瓦斯,自日治時代起,新竹的玻璃工藝就相當聞名,而玻璃工藝品外銷數量更佔世界第一位。
她曾為美軍俱樂部會址,新竹憲兵隊駐紮;經市府爭取於1999年活化成玻璃工藝館。館內除了陳設玻璃作品,還積極推動工房教學,讓民眾滿足視覺欣賞外,還能進一步觸摸與創作,以貼近玻璃創作所帶來的另一種震撼。
玻工館鄰近休閒設施有孔廟、麗池、湖畔料亭、風城願景館、動物園、體育場、長青學苑、假日花市等,連結成新竹動物公園,2004年在籠舍改善與主題動物號召下,別出風貌,一新形象。
|
|
|
|
十八尖山
|
介紹
十八尖山自新竹縣北郊迤邐而南,是日據時代所開闢的「森林公園」,略呈「新月形」,蜿蜒約7、8里,恰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這十八尖山的得名,據云確有18個山頭。最高處是131.79公尺,最低處為50公尺,平均坡度為40﹪。
由於十八尖山沿途遍山茂林,瀝青路面平整,花卉飄香,行進於林蔭道上,空氣清新沁人,已成為新竹市民運動休閒的必經路線之一,近年來市府為了讓市民能夠安心地運動,因此,每天凌晨至上午八點間禁止車輛進入。
從新竹高商順著博愛街步行就可上山,最高點有一「介壽亭」,山林內的33尊石觀音,也是觀賞的重點。
|
|
|
|
竹塹城迎曦門
|
介紹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環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據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的起翹短而有力,以顯示威武的氣氛,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為竹塹築城歷史的紀錄,城門前的廣場為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市民廣場,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標。
|
|
|
|
新竹城隍廟
|
介紹
新竹城隍廟創建於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議興建,1875年,淡新分治,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故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1888年林汝梅在新竹舉辦全台的護國佑民法會,而成為全台代表性的城隍廟,故於次年改封為「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廟。光緒皇帝頒賜的「金門保障」匾額,為該廟重要文物之一。
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宏大,本體是採三殿式,格局方正,各部分的木作雕飾均講究,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龍柱是台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細膩生動,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的作品,特別值得一看。
|
|
|
|
交通大學
|
介紹
創建於民前十六年,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九六年。初名南洋公學,今稱交通大學一名,則始於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緣民國九年(一九二○)十二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譽虎),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及北平郵電學校等四校散居各地,「組織無統系」、「學科不聯絡」,管理困難,無法因應人才培育之實際需要,乃奏准於民國十年,統一學制,總其名曰「交通大學」,而分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唐山學校(唐校)、北京學校(平校,由北平鐵路管理學校與北平郵電學校合併而成),以宏造就。其後諸校雖屢有分合,惟「交通大學」之名,則終為通稱也。
|
|
|
|
中華大學
|
介紹
1990年3月21日獲核准創校,名為「中華工學院」,設立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工業管理、木土工程、建築與都市計劃等五個學系。兩年後獲准成立夜間部,五學系各招生一班。 1994年8月30日與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達特茅斯分校簽訂校際合作條約;12月5日與美國密西西比州貝勒大學簽訂合作意願書。1997年8月1日正式改名為「中華大學」。
|
|
|
|
竹蓮寺
|
介紹
竹蓮寺為新竹現存古老的廟宇之一,城門外護城河畔竹木茂盛,故名為「竹蓮寺」,又因供奉觀音菩薩,所以又稱「觀音亭」。
康熙末年竹蓮寺原是一座鄭氏遺民小祠堂,一日有一位鄉民路過見樹下有一座觀音佛像,便迎回現址,鄉民前往問神祈福,據聞非常靈驗。至乾隆四十八年,新竹的墾首王世傑捐地建廟,由於當時城外護城河邊種植了許多竹子,所以稱為竹蓮寺。寺內供奉韋馱護法、十八羅漢尊者等,信徒眾多,因此終年秋火不斷。
寺內的花窗精緻、典雅,一牆一瓦皆仿古製,此外亦懸有多幅名畫與古匾,是新竹較有名的古嘖之一。
|
|
|
|
護城河
|
介紹
東門大溝最早是竹塹城的「護城河」。竹塹城有四座城樓,城垣周長為860丈,約2700公尺,城外則挖掘壕溝為護城河,河上與各城樓設有吊橋一座,兼具交通與防禦功能。然而隨著歷史軌跡的流轉,護城河早已失去防禦功能,但仍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0年「新竹市護城河及周邊親水設施改善計畫」,特別注重於親水環境之重現,恢復竹塹護城河之休憩功能以及歷史風貌。從林森路到中央路總長約600公尺,寬約56公尺的護城河空間,將取消汽車停車位,改為起伏斜的自然草坡,拆除原水泥護岸,提升水面,並依古堡歷史考證恢復護城河道之壯闊風貌,與提高市民親水可及性,同時原樣整理保留涗岸之綠木植栽。此外,兩旁車道改為單向車道,提供了更寬敝平順的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並提供二處小型階梯劇場供新竹市民戶外表演使手。蛻變後的護城河空間將成為新竹市民最可親的百花園。
|
|
|
|
中正棒球場
|
介紹
新竹中正棒球場興建於1976年,由於球場位於馬路旁,加上新竹市街道原本就較為狹窄,人車出入均相當不便,時有塞車情形發生。
新竹棒球場附近的住家高於球場本身建地,所以有些住戶乾脆就在自家陽台看球,享有與他人不同的福利,大看「免費球」,是新竹球場特色之一。
有些選手表示,在新竹棒球場打球不容易,因為新竹特有的「風」多少會影響選手們的表現,為比賽增添許多變數。
|
|
|
|
新竹站
|
|
|
|
清華大學
|
|
|
|